水稻早衰是水稻生育后期(抽穗至成熟)根、茎、叶功能过早衰退的一种“未老先衰”现象。它削弱了功能叶的光合量,减少了灌浆物质来源,,导致籽粒充实不良,瘪谷增多而减产,农民称之为“立秆死”或“返秸”。
水稻抽穗后,有些田块可能会有许多白穗和白粒和空壳现象,严重的会影响水稻的产量,要认真分析水稻产生白穗白粒空壳的原因,在下一年好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,避免给再出现白穗和空壳现象,造成水稻减产。
早衰
1、水分管理
“叶衰先衰根”。水稻生育后期切忌长期漫灌,严防根系缺氧。管理上可加重露田程度,让更多的氧气进入土壤中,以减少有毒物质的产生,使根系少受毒害、保持持活力,使茎叶保持青绿。一般收割前7天左右断水为宜。
2、巧施穗肥
施穗肥最佳时间是幼穗分化第一期(用手摸基部茎杆变圆)至第二期(剥开幼穗可见顶端呈小白毛尖状),数量以市售大颗粒的氯化钾为例,20--25斤/亩为宜;不宜施用小颗粒和粉面型的钾肥,这些小粒型的钾肥易粘着在叶面,出现烧苗现象。
3、根外追肥——喷施叶面肥。
根外追肥宜在孕穗末期至齐穗期进行,对生长正常、无明显早衰现象的田块,一般每垧可用步克亚磷酸钾两瓶或稼伯乐磷酸二氢钾一袋喷雾
4、生物微肥巧用。
几十年化学肥料的使用,使得耕地严重板结,土壤微生物微乎其微,土壤等级逐年降低。一些列的不利因素导致水稻根系发育较差,几乎没有根毛生成,所以要从根本做起——培肥地力。目的在于增强土地生物活性,保持水稻根系持久活力。这才是防止水稻早衰,提高粮食产量的正确方法,且是造福子孙的头等大事。
5、合理用药
水稻纹枯病、稻飞虱等是水稻后期的主要病虫害。由于这些病虫害发展速度很快,如不及时采取措施防治,极易造成严重为害,从而加速水稻的早衰。
水稻的几种白粒白穗现象
1.病害型白粒白穗
(1)水稻刚抽穗时,水稻发生穗颈瘟和节瘟会导致水稻穗茎死亡早的。能导致水稻变成白穗。
(2)水稻枝梗瘟可能会引起水稻小枝梗变成白粒。
(3)水稻细菌性白叶枯病也会引起白粒。
2.虫害型白粒白穗
(1)水稻发生二化螟危害使穗茎断脉会导致水稻变成白穗。
(2)水稻扬花时,双斑萤叶甲把水稻花蕊和柱头吃掉,不能授粉。可能会造成零星白粒。
3.障碍性热害引起白粒
水稻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,如果长时间遇上35度以上的高温,也可能会出现障碍性热害,出现局部白粒现象。
4.障碍性冷害引起
障碍性冷害引起白水稻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,也就是剑叶叶耳长到倒二叶叶耳上下5-10厘米时,如果有较长时间十七度以下低温时,水稻在某一段颖花花粉充实时期,受到障碍性冷害,就可能会造成某一段稻穗出现空壳白粒现象。
5.过度干旱和烤田引起白粒
在水稻孕穗时,特别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,也就是剑叶生长阶段,如果有过度干旱和烤田,可能会造成稻穗局部出现白粒现象。
6.营养不良型白粒
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,水稻缺素,特别是氮肥大,缺钾缺锌和缺少中微量元素,尤其是缺硼的地块,就可能会引起水稻出现局部颖花败育,出现空壳白粒现象。如果每年都在穗的下部出现白粒,又没有受冷害和受药害的情况,多数是缺硼造成的白粒。
7.滥用药剂引起白粒白穗
(1)水稻在孕穗和抽穗期,使用或超量使用除草剂或其它刺激性产品,使水稻颖花形成和花粉充实受控。在水稻抽穗扬花时,如果过量使用三唑类杀菌剂,会抑制水稻颖花母细胞中赤霉素的合成!可能会影响到水稻花粉管正常伸长,不能正常授粉造成子房不发育形成白粒。像戊唑醇、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,和二甲四氯、二氯喹啉酸等激素类除草剂,及一些矮化剂调节剂,可能会造成水稻抽穗困难和稻穗局部或全穗变白现象!
(2)在水稻颖花分裂末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,受除草剂药害,可能会出现炸壳、空壳现象。
(3)水稻受到某些药物刺激,水稻的剑叶叶鞘会变硬,水稻穗的顶端粒,夹在剑叶叶鞘里抽不出来,下面的稻穗长出来才把顶尖的颖壳(稻粒)带出来。这时,穗尖上的颖花,已经失去正常抽穗扬花时机,造成稻穗顶尖白粒和秃尖!
应对措施
1.在水稻剑叶生长的时候,也就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,要有足够深的水层来调控和稳定温度,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水稻孕穗。
2.在水稻孕穗前后,尽量不使用除草剂。
3.水稻在孕穗时不能过分干旱。
4.及时预防水稻各种病害,尤其是稻瘟病。
5.必须及时做好二化螟防治工作。